- 任逢春;方妤;廖华强;
目的:探讨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评估颅内大血管狭窄-闭塞(LVSO)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 GS)功能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单侧型颅内LVSO患者及45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LVSO患者均进行ABCD2评分,并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计算两组对象两侧大脑半球的DTI-ALPS指数,以评估LVSO患者GS功能的变化。结果:LVSO组患侧大脑半球的DTIALPS指数显著低于健侧和HCs组(P<0.001);LVSO组患侧大脑半球的DTI-ALPS指数与患者ABCD2评分负相关(r=-0.69,P<0.001)。结论:DTI-ALPS指数能够有效评估LVSO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变化,且该指数有望成为LVSO患者早期风险评估、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的新型神经影像学标志物,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优化临床结局及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08期 v.40;No.233 986-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热依拉·艾克兰木;热娜古力·阿不都为力;郭涛;陈冲;
目的:探讨益生菌调控联合光动力疗法在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微生物生态重建的影响。方法:种植体周围炎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n=36)、B组(n=35)、C组(n=35)。C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给予光动力疗法;A组给予益生菌调控联合光动力疗法。比较三组患者牙周状态指标[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边缘骨丧失(MBL)测量值、种植体周围细菌负荷量、龈沟液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龈沟液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4周、3、6个月,牙周状态指标PD、PLI、SBI水平均表现为:A组<B组<C组(P<0.05);治疗后3、6个月时,MBL测量值表现为:A组<B组<C组(P<0.05);治疗后4周、6个月,具核梭杆菌、伴放线聚集杆菌、齿密螺旋体、牙龈卟啉单胞菌、啮蚀艾肯菌、中间普氏菌负荷量均表现为:A组<B组<C组(P<0.05);治疗后4周、3、6个月骨代谢指标ALP、BGP、OPG水平均表现为:A组>B组>C组(P<0.05);龈沟液炎症指标IL-6、IL-1β、TNF-α、hs-CRP水平均表现为:A组<B组<C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调控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可发挥协同抗菌效应,改善牙周指标,减少病原菌负荷,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平衡。
2025年08期 v.40;No.233 991-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赵婕;梁继芳;武卫东;
目的:探讨转铁蛋白受体1(CD71)和降钙素原(PC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28 d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n=89)与死亡组(n=61)。患者入院8 h内,均行血清CD71、PCT等实验室指标测定。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50例,28 d死亡61例(40.67%,死亡组),存活89例(59.33%,存活组)。与存活组比,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P<0.05),更高的APACHEⅡ评分(P<0.05),且血清PCT、CD71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196)、年龄(OR=1.068)、PCT(OR=1.217)、CD71(OR=1.239)均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r=1.181)、CD71(r=0.236)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PCT、CD7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0.842、0.852,PCT联合CD71预测的AUC为0.93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89%、89.89%。结论:CD71、PCT均可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且CD71联合PCT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一应用。
2025年08期 v.40;No.233 997-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刘玉;徐小红;杨诺言;曾子康;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老年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n=52)及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化HF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益生菌辅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况、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早期与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微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均增加(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HF患者心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且该联合治疗方案对于提升HF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01-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杨宇琦;厉含之;张晓颖;高明明;杨凌宇;刘丽旭;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对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步态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RAS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在节拍器伴奏下步态训练治疗;RAS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音乐治疗师乐器伴奏下步态训练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共济失调[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评分]、步态能力[计时起立行走测试量表(TUGT)评分]及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二维步态分析系统步态参数(步速、步长及步幅)及平衡功能测试系统压力中心(COP)参数(睁眼时及闭眼时COP摇摆长度及COP摇摆区域)。结果:治疗后,RAS组患者ICARS、TUGT及BBS评分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速度、步长及步幅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睁眼时COP摇摆长度及COP摇摆区域、闭眼时COP摇摆长度及摇摆区域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RAS结合步态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共济失调症状,提高步速、步长及步幅等步态参数,增强平衡能力,降低重心摇摆幅度,在改善患者步态和平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06-1008+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杨娜;常念欢;张国梁;周姣珍;李梅英;武磊;刘永丽;侯晓红;赵妮;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2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伴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28)与单纯T2DM组(n=94)。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肌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较于单纯T2DM组,肌少症组患者男性占比更高(P<0.05);年龄更大(P<0.05);体质量指数(BMI)更低(P<0.05);血清HbA1c、CRP水平更高(P=0.025、0.001);25(OH)D和SUA水平更低(P=0.001、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3)、血清CRP(OR=1.095)是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0.05);SUA(OR=0.956)和25(OH)D(OR=0.941)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SUA、25(OH)D水平诊断老年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8、0.716、0.743。结论:在老年T2DM患者中,血清CRP、SUA、25(OH)D水平与肌少症密切相关,CRP水平增高和SUA、25(OH)D水平下调可提示更高的肌少症发生风险。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09-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罗高潮;姜金孝;陈文平;
目的:探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血糖控制不佳DK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天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胰岛素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PG、HbA1c、MAGE、LAGE、HOMA-IR、血清IL-6及SAA水平、UACR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MAGE、LAGE、HOMA-IR、血清IL-6及SAA、UA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eGFR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可以更好地降低血糖控制不佳DKD患者血糖波动幅度,调节胰岛素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短期内可减轻蛋白尿,对eGFR的改善尚需长期、大样本研究证实,安全性尚可,但需注意低血糖发生。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13-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吉杨;戴双双;宋彦;周姗姗;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RRTI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80例RRTIs患儿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予以匹多莫德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及治疗期间症状缓解时间(咳嗽缓解、咽红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持续发热时间),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及随访半年内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IgM及CD3~+、CD4~+T细胞水平均更高(P<0.05),CD8~+T细胞水平更低(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RRTIs,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加快症状缓解,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17-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夏宗燕;田华东;汪国娇;罗岳西;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n=50)和无不良妊娠结局组(n=78)。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12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50例,占比3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娩孕周、年龄、产次、瘢痕子宫、剖宫产率、子宫肌瘤直径≥7 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直径≥7 cm(OR=0.333,95%CI=0.126~0.882,P=0.027)、低剖宫产率(OR=7.324,95%CI=2.153~24.918,P=0.001)是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较大的子宫肌瘤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子宫肌瘤患者产检及危险因素的监测,预防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21-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印希;钱佳燕;冒昕欣;缪雨青;史广林;
目的:评估头孢唑肟与倍氯米松序贯治疗方案对肺纤维化(P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PF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接受左氧氟沙星静脉抗感染治疗联合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头孢唑肟与倍氯米松序贯治疗),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氧合状态、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及近远期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33%,高于常规组的8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PaCO_2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和改良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近期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远期复发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1.67%(P<0.05)。结论:头孢唑肟联合倍氯米松序贯治疗可显著提升PF-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综合疗效,能有效控制感染与炎症、优化症状与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25-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罗慧;郭双;陈晶晶;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AA)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AA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予以奥马珠单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检测患儿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ACT评分和FEV1、PEF更高(P<0.05),哮喘日间、夜间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CRP和IL-6、TGF-β1、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基础上,加用奥马珠单抗能够缓解AA患儿哮喘症状,降低炎症水平,抑制气道重塑,改善患儿肺功能。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30-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杨矫;孙丽莎;雷星星;袁俊;
目的: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肥胖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减重效果[腰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脂联素水平、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及HbA1c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FINS、HOMA-IR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腰围、体质量、BMI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C、TG、LDL-C水平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更有效控制肥胖型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调节脂联素与脂代谢水平。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35-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明慧;张宝惠;
目的:探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分别联合臭氧与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纳入60例胸段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RP组(n=30)与臭氧组(n=30)。PRP组采取PRF联合PRP治疗;臭氧组采取PRF联合臭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及1、3、6个月疼痛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红外热成像温差、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差异;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7 d及1、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红外热成像温差、PSQI均随时间降低,且PRP组均低于臭氧组(P<0.05);治疗6个月时,PRP组患者VAS评分、红外热成像温差、PSQI评分均较3个月时降低(P<0.05),且PRP组均低于臭氧组(P<0.05);PRP组患者β内啡肽水平高于臭氧组(P<0.05),PRP组P物质、前列腺素E2、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臭氧组(P<0.05)。结论:相较于臭氧联合PRF治疗,PRP联合PRF治疗在PHN患者中能获得更持续的治疗效果,对于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39-1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成凤;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联合动脉血气分析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57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78)、中度组(n=49)和重度组(n=3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的实验室指标,分析COPD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FEV_1%pred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因素对COPD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血清CysC、GGT、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三组患者脉氧分压(PO_2)、氧饱和度(SaO_2)水平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高水平血清CysC、GGT、PCO_2及低水平PO_2、SaO_2均是导致COPD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血清CysC、GGT、PCO_2水平与FEV_1%pred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O_2、SaO_2水平均与FEV_1%pred正相关(P<0.05)。血清CysC水平、血清GGT水平联合动脉血气分析预测COPD重度病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相较于单一指标诊断,联合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血清CysC、GGT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CysC、GGT水平联合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44-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庄晓玲;边程鹏;肖梅;日黑阿歪;
目的:探讨高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分别联合高频通气模式(HFOV)与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极低体质量出生儿(VLBWI)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66例VLBWI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支持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88)和观察组(n=78)。对照组患儿予以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CPAP支持;观察组患儿予以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HFOV支持,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撤机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吸氧分数和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时间和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HFOV或CPAP能迅速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增强氧合,但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HFOV效果更佳。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49-1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璇;刘钦文;杨慧丽;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与间苯三酚联合对宫颈不成熟产妇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26例宫颈不成熟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05,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121)。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产妇予以常规治疗+分娩镇痛+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产程、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联合间苯三酚应用可促进产妇宫颈成熟,缩短产程,减轻疼痛,改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减少不良妊娠率。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53-1055+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杨英泽;孟丹婕;汪磊;戴永铮;
目的:探讨两种边缘处理方式对嵌体冠修复短冠磨牙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患者共70颗符合标准的短冠磨牙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嵌体冠粘结就位后先光照2 s,然后用刮治器去除树脂粘接剂,再光照40 s; B组患牙嵌体冠粘结就位后先用小毛刷去除溢出的树脂粘接剂,再光固化40 s。记录比较两组方法的操作时间。比较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种处理方式对修复体边缘染色、继发龋、边缘密合性、修复体折裂及固位四方面的影响。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牙龈SBI指数。结果:在12个月的各观察时间点,两组嵌体冠的成功率均高于94%。术后12个月,A组失败2例,B组失败1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种处理方式对修复体边缘染色、继发龋、边缘密合性、修复体折裂及固位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S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边缘处理方式在嵌体冠修复短冠磨牙时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56-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严鹏飞;王小梅;谈清;
目的:统计分析急诊科外科急诊患者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32 008例急诊外科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患者疾病谱。结果:就诊患者年龄31~60岁47.59%,其中男∶女=1.15∶1;日间最高峰出现在20∶00左右(19∶00~21∶00)。月份就诊高峰期为2月、7~8月、10月;病种排名前三的为创伤12 189例(38.08%)、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8 423例(26.32%)、急腹症7 486例(23.39%),共占所有病种的87.79%;日间接诊以创伤患者为主,晚班接诊以急腹症为主,夜间接诊以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为主;3种地方性常见疾病蜂蛰伤、毒蛇咬伤及烧伤患者呈季节性差异分布。结论:外科急诊就诊患者以41~50岁中老年多见,以创伤、泌尿及急腹症等非急危重症为主,就诊高峰具有明显时间特征,病种构成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61-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王玲;刘永珍;刘福蓉;
目的:探讨参白扶正颗粒联合化靶方案[贝伐珠单抗+AP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贝伐珠单抗+AP方案治疗;观察组予以参白扶正颗粒联合贝伐珠单抗+AP方案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均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控制情况[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发情况、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和血常规中NLR、KPS评分及预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ORR、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NLR、CEA和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白扶正颗粒联合化靶方案在治疗NSCLC中有明显的减毒作用,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66-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赖小斌;郑艳梅;段晋灵;张宇;
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AG)患者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0例确诊的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及病理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患者,n=71)和观察组(萎缩性胃炎患者,n=59)。观察组患者根据萎缩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萎缩组(n=23)、中度萎缩组(n=24)和重度萎缩组(n=12)。分析AG患者影像学特征及其严重程度与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G患者PCT、IL-6、IL-17、TGF-β1水平均升高(P<0.001),G-17和PGⅠ水平均下降(P<0.001);PCT、IL-6和TGF-β1水平均与AG的严重程度正相关(P<0.001),G-17和PGⅠ水平则负相关(P<0.001),PGⅠ和PCT水平为AG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CT、IL-6、IL-17、TGF-β1水平均随AG严重程度而升高,而G-17和PGⅠ水平则均随AG严重程度而下降,PGⅠ和PCT水平为AG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70-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程家亮;龚国忠;代莉;张孝廉;张俊;
目的: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IPFI)为例,分析血清、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1-3)-serum β-D test, 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其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3例IPFI患者作为IPFI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53例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清和肺泡灌洗液G试验、GM试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血清和肺泡灌洗液G试验、GM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G试验、GM试验和肺泡灌洗液G试验、GM试验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血清G试验诊断IPF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81%、100.00%、84.91%、100.00%和76.81%;血清GM试验诊断IPF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51%、100.00%、70.75%、100.00%和63.10%;肺泡灌洗液G试验诊断IPF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73.58%、86.79%、79.10%和100.00%;肺泡灌洗液GM试验诊断IPF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36%、64.15%、70.75%、68.33%和73.9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G试验、GM试验和肺泡灌洗液G试验、GM试验检测结果诊断IPF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862、0.978、0.987,均对IPFI有一定鉴别价值。结论:血清和肺泡灌洗液G试验、GM试验检测对IPFI诊断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根据阈值的不同敏感度、特异度互有优劣,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多种检测结果综合评估。
2025年08期 v.40;No.233 1075-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